2013年8月11日的广州天河体育馆,当李雪芮最后一记劈杀斜线落地,整个中国羽毛球队的替补席瞬间沸腾。这位22岁的重庆姑娘跪倒在地,手指颤抖着指向胸前的五星红旗——她刚刚以21-15,21-13的比分横扫泰国天才少女拉差诺,成为中国羽毛球队历史上第11位世锦赛女单冠军。 很少有人知道,这块金牌背后是每天5:30雷打不动的晨训。主教练张宁透露:"雪芮的康复训练单比其他队员多3页纸,她总说'教练我再加两组'。"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的队内测试赛,她曾连续救起27个网前球,磨破的球鞋里渗出血迹。 决赛技术统计显示,李雪芮在第二局故意放慢节奏的战术堪称经典。她通过7次重复落点调动对手,导致拉差诺在关键分时出现4次判断失误。"这就像下棋,"央视解说洪钢评价道,"她总能在第三拍就预判到第十拍的局面。" 如今回看这场战役,最令人动容的不是21-13的比分,而是第三局15平时那个长达87拍的多回合。当李雪芮最终用反手勾对角拿下这一分,转播镜头捕捉到她的嘴唇已经发白——这场胜利,是用意志力从骨头里榨出来的。一记扣杀改写历史
"三年前医生说我可能再也打不了球,今天这个奖杯我要送给所有不看好我的人。"领奖台上的李雪芮眼眶通红,这句话让现场不少老记者想起她2010年右膝半月板撕裂时,被担架抬出赛场的画面。
钢铁是怎样炼成的
战术板上的魔术师